学科建设
生物学
888集团电子游戏生物学学科始建于1954年,1979年即获批硕士学位点。现已建成生物学和生态学2个一级学科博士点、生物学博士后流动站,植物学国家重点学科、遗传学与细胞生物学北京市重点学科,2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8个重点实验平台,形成了特色鲜明、成果显著、国际影响力较强的研究方向,涵盖了生物学12个二级学科,建立了由“国家 ”、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等组成的具有国际视野、学术思想活跃的学术团队,最近又以团队形式引进了以“国家 ”、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为主的高层次人才队伍,近五年来,主持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973、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63项,研究经费5700多万。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第八届中国青年科技奖、第二届谈家桢生命科学创新奖、北京市科学技术一等奖、安徽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等;7人次在国际三大杂志(Science、Nature、Cell)上发表论文,以首师大为第一完成单位在Science, PNAS, Mol. Cell, Mol. Ecology, Plant Physiology, Genetics等期刊发表SCI论文400余篇,特别是在动、植物协同进化、细胞逆境应答、DNA损伤、微生物工程等领域取得了重要研究成果,处于国内外领先水平。本学科发展以建设“绿色北京、科技北京”和服务国家重大需求为目标,针对北京地区突出的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问题,挖掘生物资源、解析作用机理,为对抗环境恶化、改善动植物品质和人类健康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撑和高素质人才,同时为政府科学决策提供咨询服务。本学科学术团队优秀、学科方向设置合理,教学与科研已具有良好基础和鲜明特色,发展态势强劲。为应对建设“绿色北京、科技北京” 的新机遇,更好地为社会服务和培养更多的高层次创新人才。
888集团电子游戏生物学现已建成生物学和生态学2个一级学科博士点,植物学国家重点学科,2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等,形成了6个相互交叉、独具特色的研究方向,并取得了一系列国际影响力的成果:
888集团电子游戏生物学现已建成生物学和生态学2个一级学科博士点,植物学国家重点学科,2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等,形成了6个相互交叉、独具特色的研究方向,并取得了一系列国际影响力的成果:
研究方向及其特色:
1、动物演化与系统学:本方向利用地史时期中国特有化石,探索动物-植物-环境相互作用的演化模式,同时研究现生生物的演化关系和形成过程。目前各类昆虫及典藏已超过20万件,居世界第一。在协同演花方面取得一批重大成果,将被子植物起源于白垩纪的观点向前推进了至少2000万年,发现距今1.6亿年的中侏罗世世界上最古老的叶状拟态昆虫,将其历史向前推进了1.2亿年。连续分别在 Science(1998;2009)、PNAS(2011,2012)杂志上发表相关成果,引起了极大反响。
2、植物细胞与逆境应答:该方向依托植物学国家重点学科,拥有独特的极端植物材料600多份,建立了具有国际水准的藓类模式材料的高效基因敲除、功能基因组分析技术平台和大膜片钳技术平台,已取得了一系列令国际同行认可的成果,连续发表Science、PNAS等30多篇论文。
3、分子遗传与蛋白质组学:主要开展植物种子蛋白分子遗传与蛋白质组学及其品质改良等研究,已取得系列研究成果,形成了明显的特色和优势,处于国内外研究前沿。研究重点包括蛋白质组学技术,优质蛋白亚基的筛选,等位基因变异的分子遗传机制与栽培小麦的起源等,首次揭示了谷蛋白基因家族异常重组起源机制,相关系列成果发表在Genetics,J. Proteome Res. 等国际著名刊物上,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等省部级以上科技奖5项 。
4、动物细胞与逆境应答:致力于细胞损伤应答与逆境应答的分子机制研究,开发干预DNA损伤应答的抗癌小分子药物,应用于新药创制,已经合成、筛选并优化干预DNA损伤应答的化学小分子探针上千种,系统研究了参与DNA损伤应答的蛋白磷酸酶等因子,取得了令国际同行瞩目的成果,获得了美国癌症协会的多次奖励,成功主办icBEST-DNA修复国际和中德DNA修复研讨会,发表Mol. Cell等国际SCI学术期刊论文20多篇。
5、湿地保护与生态修复:围绕北京缺水的现实,致力于北京市湿地保护与修复,形成了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湿地修复、水污染防治、藻类资源利用等方向齐全、基础扎实的研究队伍并取得了显著成绩,建立了国内第一所“湿地学校”、华北地区唯一的“国家级湿地生态定位研究站”和北京湿地研究中心,在国际刊物Microb. Ecol.等上发表成果,开展科普宣传,并为政府环保决策提供了多次有效的咨询报告。
6、微生物资源与生物质能源:具有传统优势,上世纪80年代年即开始清洁能源开发研究和示范推广工作,在利用纤维素原料特别是农作物秸秆及农林废弃物等发酵生产生物乙醇方面取得显著成果。目前主要研究酵母工程菌、微生物资源和生物质能源研发与利用等,如选育葡萄糖和木糖的高效利用菌种。本研究方向近年来在Nature, Cell, J. Cell Biol., Biotechnol. Adv.等主要期刊发表论文50多篇,授权发明专利10余项。
6、微生物资源与生物质能源:具有传统优势,上世纪80年代年即开始清洁能源开发研究和示范推广工作,在利用纤维素原料特别是农作物秸秆及农林废弃物等发酵生产生物乙醇方面取得显著成果。目前主要研究酵母工程菌、微生物资源和生物质能源研发与利用等,如选育葡萄糖和木糖的高效利用菌种。本研究方向近年来在Nature, Cell, J. Cell Biol., Biotechnol. Adv.等主要期刊发表论文50多篇,授权发明专利10余项。
本学科建立了由“国家 、杰青”等组成的优秀学术团队,人均主持国家级项目数和发表SCI超过同类院校,7人次在国际三大杂志(CNS)上发表论文,国家重点学科-植物学已进入国内前10名,动物演化与系统学、细胞逆境应答在国际上有很强的影响力,清洁能源和水资源湿地保护直接服务于北京的社会和经济发展;建立了北京地区生命科学人才培养基地,培养的学生获英国惠特利自然保护奖、美国癌症研究协会青年学者奖、全国大学生挑战杯大赛一等奖等,连续多年毕业生就业率达100%。与目前具有生物学国家重点学科的大学相比,学术队伍的体量很小,约为这些院校的50-70%。然而,本学科发展态势强劲,地处北京具有高层次人才的聚集效应和引进人才的地域优势,可在短期内形成快速发展的格局。